close

佛陀時代到今,歷代葷素之事的沿革


 


轉摘於  盧勝彥文集---永恆的北極星


 


「化緣為生」是佛陀時代的一種傳統,其用意除了為獲得基本生活所需外,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。其一,是提供一般人締結善緣,積聚福報的機會,其二,,則是降伏行者的我慢之心,從接受施捨之中學習謙卑與無我。在出家人不舉炊的時代背景下,當時佛陀不但曾在摩竭陀、居薩羅等地赤腳托缽,也曾率十大弟子,百位阿羅漢沿街乞施,既然「化緣是消除我慢的一種修行方式」,自然能夠理解當時的僧人,往往是施主佈施什麼就吃什麼,不管是國王、武士、、商人、獵戶、漁夫和妓女的佈施,一律心懷感激地接受,不去辜負施主緣施的善意。


 


因此,在佛陀時代裡,其實並不戒葷食,佛陀心存慈悲,教導弟子「恪守殺生戒律」(註:佛教五戒為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酒),但也不否認葷食是一種隨緣的方便,佛法常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而食物的功用,其實也是在幫助眾生維持色身,維持修行的方法,並不是要弟子為此產生分別與執著,因此佛陀曾為此開解,可食「眼不見殺、耳不聞殺、不為己所殺」的「三淨肉」,此乃隨事漸制,因應狀況的不同,而有所改變的權宜方便。


 


一直到佛教傳進了中國,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,因為讀了「楞伽經」看到經典上言「菩薩慈悲,不忍食眾生肉」,深受感動,從此不但自己斷除肉食,同時下令全國僧侶寺廟不吃「眾生肉」,一律吃素,素食運動展開後,許多在家居士紛紛起而效尤,這才開啟了漢傳佛教「素食」的一大特色。


 


因此,有時去別的國家,例如古代印度佛教,現代南傳佛教,泰國佛教,藏傳佛教及日本佛教等地區,看到佛教徒葷食,常會感到很奇怪,而當地人聽聞中國化佛教徒素食也一樣覺得納悶,其實這些認知的不同,都來自於過去的歷史淵源與沿革轉變。


 


………待續………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月兒像檸檬 的頭像
    月兒像檸檬

    月兒像檸檬

    月兒像檸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